近年来,省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陈刚书记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的重大工作要求,通过“四强四建”措施,不断加强商会组织管理,推进“平安商会”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商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把强化党建引领作为商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航向标”,把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商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职责”。通过开展“商会党组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指导商会建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带领商会主动融入城镇街道、乡村社区参与社会治理,全省80多家商会“联村结社”、携手共治,在经济改革发展、社会网格管理、公共服务保障、矛盾纠纷化解、流动党员管理、灾害应急响应等重点领域凝聚商会力量。依靠商会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百企兴百村”行动,产业投资27.9亿元,捐款捐物2236万元;为我省积石山地震灾区捐赠物资5046.7万元,用社会责任担当谱写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同时,探索“近邻联动”治理模式,多方赋能、多域联动、多维共建。如,全省首个区域性商协会联合组织--西宁市城西区商协会联盟,由青海湖北商会、文汇路街道商会等18家商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搭建起联系政府、互动服务、社会治理的桥梁。全省首个“红领宁商”区域性商会党建共同体在西宁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成立,建立起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事务联商、活动联办、党员联育、经济联促“六联”机制,把党建的“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和社会治理的“众实力”。
二、强化风险防控,筑建源头治理风险防范的坚实堤坝
充分发挥工商联政治优势和服务职能,加强对商会会员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建立制度机制,强化源头治理,最大限度消除风险安全隐患。在生态环境安全上,以木里煤矿案例为警示,以案释法教育民营企业扛牢生态环境安全责任,制定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引导民营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金融风险防范上,与各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协议,建立融资信贷合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推出“青商惠贷”产品,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为中小微企业发放首贷信用贷51亿元;在企业生产安全上,下发关于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通知,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劳动保障安全上,引导商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作为会员企业员工的社会兜底保障,作为民营经济人士综合评价的“硬指标”,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搭建平台,扩大就业渠道,2023年来依托商会累计为7500余家民营企业提供高校就业岗位12.8万个,签订就业意向1.14万人;在强化宣传引导上,充分运用新媒体和“民营企业家大讲堂”等平台,及时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消除“民营经济退场论”等社会杂音,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规范“网言网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强化法治建设,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坚持用好“枫桥经验”这把“金钥匙”,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商会、化解在萌芽。通过建立商会调解组织、民企“法治体检”、“万所联万会”等措施,赋能“平安商会”建设。目前,省级所属商会成立商事调解组织23个,调解劳资纠纷等案件30余件;为356家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提示企业存在劳务矛盾等风险点9349个,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化解隐患、防患于未然。落实省法院调解平台与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律师事务所联系商会机制,为平安建设保驾护航。同时,稳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启动第三方机制合规整改案件26例,完成合规整改的9家企业12人作出不起诉决定,运用法治力量助力民企健康发展。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出“有效缓解西宁市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加快推动快递包装绿起来,促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等提案建议,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社会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
四、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合力体制
强化工商联党组主体责任,提升政治引领力。党组履行商会组织平安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把商会平安建设同党建工作、商会改革发展统筹谋划,列入党组会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强化社会组织党委领导责任,提升工作统筹力。社会组织党委坚持统筹抓,制定商会平安建设工作要点,细化分解任务抓落实,将工作成效与评定“四好”商会、星级社会组织和商会年检挂起钩来,加快推动“平安商会”建设步伐。强化商会党组织第一责任,提升工作执行力。坚持平安建设商会党组织书记抓,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有载体、有总结。坚持把平安商会建设与加强商会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与当前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工作成效。强化部门协同责任,提升工作联动力。协同省民政厅等部门加强“平安商会”建设的支持指导,落实“四好”商会认定和社会组织评定结果互认机制,凝聚合力共同推动“平安商会”建设提质增效。